分类标题

中西部项目丨艾辉:构建“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模式, 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 2022-10-13 16:37:02

作者: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送教下乡”培训承担着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使命

摘要: “送教下乡”培训承担着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使命。构建科学有效的“送教下乡”培训管理体系是实现高质效培训的枢纽与关键。本文基于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基点, 研究构建可覆盖“送教下乡”全过程的“四六九”管理体系与模式, 包括四级管理体系、六步操作流程、九种工作机制, 明晰“送教下乡”培训管理的意义, 积累优质、系统的乡村教师培训资源, 提升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质量,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体系; 乡村教师; 专业成长


      2015 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 》, 指出: “发展乡村教育, 教师是关键, 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送教下乡” 是“国培计划” 项目中一项直击课堂教学, 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繁重而又系统性的工程。如何保证培训质效, 使培训走向专业化? 这对“送教下乡” 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综观诸多“送教下乡” 培训, 大多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缺乏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系统的培养与管理; 培训管理方式简单, 评价角度单一, 缺少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管理过程设计, 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 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培训管理缺乏专业性, 还存在随意零散、“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不成体系的指导与评价, 缺少深度研究。因此, 实施精细化与专业化的“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已成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一、“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模式的建构在“送教下乡” 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 永吉县针对送培实施特点, 探索形成了有标准、有师资、有模式、有课程、有成果的“四六九”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 即构建四级管理体系, 实施六步操作流程, 建立九种工作机制, 并在“送教下乡” 培训中得以有效应用, 极大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 构建四级管理体系, 精组各类团队


     为保障“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有序, 执行有力, 我们科学构建如下四级管理体系, 精组各类团队, 即项目领导团队、项目执行团队、项目管理团队、项目送教团队。


     项目领导团队, 包括教育局主管局长、业务科室人员及进修学校校长, 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及保障。项目执行团队, 包括进修学校校长、副校长, 负责培训项目全面统筹规划, 培训项目申报、培训方案制订、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质量监控、项目跟踪指导评估。项目管理团队, 包括教研部、培训部成员, 负责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学校和送教团队, 撰写项目申报书、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培训管理工具的开发。项目送教团队, 包括教研员、基层学科骨干教师, 负责组建本学科送教团队、制订送教方案、实施专题讲座; 负责送教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集结汇编培训成果, 资源共享管理。通过行政业务一盘棋, 实施分层直通式四级管理体系, 有力有效地推进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实施。


(二) 实施六步操作流程, 精研具体做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实施六部操作流程, 即培训需求调研、方案可行性论证、训中满意度测评、阶段方案调整、训后效果访谈、结束自评报告。


1. 培训前定向式管理, 力求培训起点是正确的。培训前, 做到培训需求调研、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定向式管理。定向, 定的是“送教下乡” 培训项目的思路与方向。一是对方案设计的定向, 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确立、培训课程设置、方案可行性论证等, 精准地判断“缺什么” 和“送什么” 的问题, 为送教团队把脉定向, 进行靶向式培训。二是对组织安排的定向, 包括送教下乡项目的执行方案、活动设计、实施模式、时间分配, 管理团队都要整体规划, 侧重有度, 精准地解决“怎么送” 的问题,为送教团队做好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使培训有序有效实施。


2. 培训中跟踪式管理, 力求培训过程是适宜的。培训中, 做到训中满意度测评、阶段方案调整的跟踪式管理。跟踪, 跟的是“送教下乡” 培训项目的过程与质量。跟踪过程要体现“两全三看”。“两全” 是全程全员, 全程是送教下乡的全过程跟踪, 全员是施训者和受训者的全员跟踪。“三看”是看培训实施情况, 看学员满意度, 看培训成果。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和检验送教团队的培训质效,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交流与指导, 对送教方案不断调整与完善, 使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具有实效性, 做最科学、最适宜的培训。


3. 培训后评析式管理, 力求培训终点是有效的。培训后, 做到训后效果访谈、结束自评报告的评析式管理。评析, 评论分析的是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成果与问题。确立了“3+1” 管理模式: 一是对“三个层面的考核” 进行评析, 即“送教下乡”结束后, 采用自评、他评、县评相结合的方式, 对考核对象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析。二是对“一种形式的汇报” 进行评析, 即送教下乡结束后, 送教团队成员选择现场汇报、视频回放、主题论坛等某一种形式, 总结特色做法、梳理典型经验、反思困惑问题。通过“3+1” 管理模式的有机整合, 综合评价, 使评析更加有影有声, 有理有据, 利于培训的改进、乡村教师的发展。


(三) 建立九种工作机制, 精细管理过程


    “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过程就是培训过程。作为专业的培训者, 应站在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 建立与完善科学专业的培训管理机制。


1. 协同实施机制。建立协同实施机制, 强调高校带动、平台支持、地方实施三方合力, 这种模式推动乡村教师研修工作形成了“上连高校, 下接基层学校” 的协同机制, 构建了高校引领, 进修学校主导, 基层学校落地“三位一体” 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我们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北华大学深度协同, 开展了乡村教师的学科置换脱产研修、专题培训、名师带培等多个项目的研修活动, 精准对接永吉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项目, 推动乡村教师研修走向高位和专业, 实现对乡村教师的理念引领、知识引领与价值引领。


2. 任务驱动机制。建立任务驱动机制, 以任务职责规范、指导项目培训实施。在送教下乡培训中, 制定了送教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基层学校、参培学员等职责分工, 明确“定职定责定标” 工作要求, 以此为“送教下乡” 培训项目实施指南, 按目标、有质效地推进培训进程, 以实现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逐渐提升。


3. 工具开发机制。建立工具开发机制, 可以实现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改进。一是制定《学员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宣传报道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 二是制做《“送教下乡” 项目实施要求》《“送教下乡” 项目实施各工作团队职责一览表》《学科“研课磨课” 说课表、观察量表、研讨记录》等培训工具, 引领和指导培训项目专业化、高质效实施。


4. 跟踪指导机制。建立跟踪指导机制, 对送教下乡培训过程实时跟踪, 及时指导。一是送教团队对学员跟踪指导, 确立实地跟踪和网络跟踪两种方式。实地跟踪是指教研员在送教下乡结束前, 完成对每个学员的跟踪指导。网络跟踪是指送教学科“工作坊” 完成三方面的线上研修活动, 即发起主题研讨, 进行答疑解惑, 开展研修成果交流。二是管理团队对送教团队跟踪指导, 在送教下乡的每个阶段, 管理团队深入各送教团队, 以“课堂教学”为导向、“乡村教师需求” 为契机、“问题解决” 为落脚点, 全程跟踪指导送教团队实施送培情况, 保证送教团队的送培质效。


5. 总结交流机制。建立总结交流机制, 定期召开阶段总结辅导会议, 实现二维交流。一是阶段总结。组织送教团队采取诸如说亮点、说模式、说故事、说案例等形式, 充分交流培训特色、培训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各送教团队认真梳理、详细总结, 取长补短。二是阶段辅导。针对下一阶段工作, 就成果如何研发、送教注意事项等, 进行针对性辅导, 保证下阶段送教减少盲目性, 促进送教团队的送培质效不断提高, 送培方式不断完善。


6. 成果研发机制。建立成果研发机制, 以成果研发任务规范、引领培训实施过程, 高标准研发成果。完成送教团队成果研发“五个一”, 即一份高质量的培训实施方案; 一次高水准的专题讲座; 一篇有质量的培训案例; 一份有创意的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指导整合设计说明; 一份有价值的送教下乡绩效评估报告。通过对成果研发“五个一” 的有效运用, 提升了送教团队指导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7. 宣传激励机制。建立宣传激励机制, 对送教过程及培训成果实时跟踪与捕捉, 及时宣传激励。通过文本宣传、网络宣传、会议宣传、入校宣传等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 以梳理经验、提升认识、取得支持; 同时, 利于乡村教师进一步感受浓厚的研修氛围, 增强乡村教师的荣誉感, 提升职业尊严, 实现效益多元。


8. 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评价。以学员满意度为标准, 通过匿名问卷、对话访谈、网络测评等形式, 对参培学员、送教团队和基层学校进行分层评价。


一是评价参培学员, 采取分层评价与反思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学员参培出勤情况, 对知识获取、技能提升程度, 工作中行为有无改进, 工作绩效是否有提高, 将评价结果纳入学分管理。二是评价送教团队,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学员满意度、方案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结果是否有效, 将评价结果纳入项目实施绩效考核等级。三是评价基层学校, 采用跟踪指导评价与回访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基层学校对学员参培支持力度情况、研课磨课环节整合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情况, 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9. 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 高水平服务管理。树立一线情怀、实践取向的服务意识, 为乡村教师参培做好一站式服务。为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 采取灵活调整和抵顶策略, 无须学生在现场的培训课程, 利用学生不在校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 进行; 为保障专业高效施培, 设有专门人员进行工具研发和专业操作, 节省大量时间, 提高管理质量; 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保障专项资金的合理流动, 做好培训授课、学员食宿等保障; 班主任帮助学员解决培训中的诸多问题, 全程为学员做好最真诚的体贴与关爱式服务。


二、“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效建立与完善“四六九”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 不仅促进了培训走向成熟与专业, 也形成了优质、开放的培训资源, 提升了校本研修质效, 从而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走向快车道。


(一) 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为核心的“四六九”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 指导送教团队充分考虑不同乡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 找准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以教学行为改进为基础, 以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的研课磨课、专业指导, 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通过乡村教师的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引领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使一批批乡村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积累了优质的乡村教师培训资源


     多元立体的“四六九”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体系, 创生了诸多优质的乡村教师培训资源。一是创生送教团队的施训经验。通过训前脱产研修、训中研究指导、训后总结提升等途径, 促使送教团队深度总结反思送教的方法策略、经验问题等, 提高其专业施训能力, 为县域送教下乡培训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造血” 功能。二是创生参培学员课程资源。通过系统、专业的“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模式, 促使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形成了诸如精品课、微故事和校本研修案例等2502 篇, 1200G 本土培训资源包, 作为县本培训资源送到乡村学校共享。编辑出版培训特色经验《“送教下乡” 培训视角下的教师研修》丛书3 套, 为乡村学校培养本校培训师和教学名师提供了直接的方法与路径。


(三) 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质量


     “四六九”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的运用, 不仅提升了乡村教师培训质效, 在乡村学校“主题式” “项目式” 等校本研修中也得以充分借鉴与运用, 如“各类团队建设” “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利用”“精品课的研磨” 等管理机制, 送教团队成员入选吉林省《“国培计划” 项目县送教下乡的培训策略》一书的12 篇“典型经验”, 直接为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使其能够在借鉴、吸收中不断创新校本研修模式, 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从而使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真正发生变化, 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总之, 科学、专业的“送教下乡” 培训管理要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培训管理不仅是约束、是规矩、是制度, 更是交流、是指导、是促进;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与途径, 是促进乡村学校发展的服务器、催化剂, 更是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与保障。


作者:艾辉,吉林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来源:吉林教育. 2022,(06),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51-62111060

电子邮箱: kefu@hoodedu.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立基大厦B座

图片展示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2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2002068号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