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7-14 11:39:32
作者: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我们该如何理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主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心主题。高质量发展从经济领域拓展到各项事业,在各领域又会有不同的特点。教育是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能不能按照教育的规律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成效。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相对性理念
质量是教育发展始终的追求,本世纪以来,质量和公平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的重点任务是满足人们基本的教育需求和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机会,教育发展的重心是扩大规模、改善条件、建立制度,在效率优先的思想下,教育高歌猛进式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条件不断改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各种类型教育覆盖率都在提高。教育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教育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放,体制机制僵化,办学缺乏活力;教育结构不平衡不协调,学段之间相互割裂,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缺乏科学指导,学习不讲策略,学习体验差;教育评价不科学,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简单等同于教育质量。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相对教育质量不高的一种新发展理念。从教育的宏观管理,到教书育人的实践行动,都应该把尊重教育规律、崇尚公平正义、发展推进内在品质、均衡协调作为一种追求。如果说新发展阶段之前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是规模、条件、覆盖率、速度、效率等外在目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品质、内涵、价值、效果、优化、规律等内在属性。
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性,教育发展的整体性成就不能回避差异。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学校或领域一方面要立足自身条件,寻找差距,扬长避短,做出特色;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宏观上借助外力,促进资源流动,实现均衡与协调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动态性趋势
教育发展永无止境,教育高质量发展绝不能理解为把教育推进到一个高水平的阶段就一劳永逸,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建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效率优先的时代,急功近利的行为在教育发展中表现突出,乡村学校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受教育成本上升,城市人口激增带来教育资源短缺,为了升学率牺牲学生健康,为了学校升格无序挖取人才,为了快速提高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只顾眼前的短期效果牺牲长期利益,只顾局部发展忽略整体平衡,只顾外在成绩忽视内在的体验与成长,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教育规模很大,教育发展很快,教育培养出的杰出人才不成正比。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可持续发展,重申“必须根据公平、可行、可持续的人类和社会发展新观念来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这一可持续的愿景必须考虑到人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层面,以及所有这些因素与教育的相互影响:赋权型教育可以培养出我们所需的人力资源,这样的人才富有生产力,能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具有创造力,能够以和平、和谐的方式与他人共处,与自然实现共存。假如国家确保所有人终其一生都可以获得这种教育,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教育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关键。”
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摒弃急功近利、工具主义、竭泽而渔的思维习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把满足国家、社会、家庭等不同主体对教育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根据不同禀赋、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教育关切,让教育表现出美好向上、协调全面、充分适合等特质,让教育保持健康肌体、良好生态和可持续的趋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可持续还要建立一个自我纠错和纠偏的机制,确保教育的各项改革不走弯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适应性供求关系
教育并不存在一个恒定的标准化的供给水平,教育高质量应该与教育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相契合。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一方面不断追求统一的标准,一方面强调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的需要。现代教育的制度体系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从学制安排、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方面面都把标准化和统一化推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方面无所适从。对大山里的孩子而言,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能够改变命运,同时让他们摆脱封闭和蒙昧,多一些关爱,少一些伤害。城市的孩子还要追求开阔的视野,综合素养,社会担当和创新能力。一个认知能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和一个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对教育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
教育的现实就是这样,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个体对教育的需求不一样,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能无视这种差异化需求。适应教育对象的需求,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正因为个体差异的现实需要,适应性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教育。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多样化的人才成长观念,制定以岗位特征选人用人的评价标准,就需要进行教育的制度创新,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也让人尽其才成为现实。
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一种新发展理念,没有理念更新和认识转变,高质量发展只能是空谈。不被旧观念阻碍,才能把高质量发展变成实践和行动,高质量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