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题

李海林:教师成长的3个阶段及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 2022-04-12 15:03:09

作者: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当今教师大致有3种类型: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骨干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卓越型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让自己进步的老师。



     当今教师大致有3种类型: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


     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


     骨干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


     卓越型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让自己进步的老师。


     教师成长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位普通教师从开始对校长专业引领意图非常抵制,然后撤除抵制,并接受引领一步步走向卓越。


     在我担任校长之后,开始意识到:教师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师主动地自发展、自成长,需要群体的氛围。教师团队是呈金字塔式结构,以团队合作形式发展后,才能推出金字塔上的卓越型老师。


     为此,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过程;


     一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


     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二次专业成长则效果不大,或者无效。


     教师成长有3个阶段:第一次成长期、高原期、第二次成长期。


01教师发展3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成最大的成功指标。


二、教师进入发展高原期的标志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在不断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好比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这时候需要放进一块骨头,教师成长的味道就不同了。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高原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首先,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清晰觉察到自己的处境。其次,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阶段。最后,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的到来,教师生活开始发生诸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不如意的变化,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三、教师进入第二次成长期的标志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淀,部分教师成功地进入到了第二次成长期。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5.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6.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不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说明教师没有倾注自己的心血。有一位年轻的教师非常刻苦好学。学校派他到日本去学习,日方安排了一位日本老教师来教他。不幸这位老教师去世了,政府把老教师一生收集的所有教学资料存放在博物馆里珍藏,还划出一间七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放。这位年轻教师与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整理好老教师的那些资料。可见卓越型教师是非常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
     1.对朋友或者工作伙伴开始有挑选,而且这种挑选不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亲疏。
     2.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做法的不满意。
     3.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4.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时会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5.对自己常常有陌生感,感到自己变化很大。

     6.既不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02教师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阶段的比较


一、第一、二次成长的主要区别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二、第一、二次成长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通过我们多年的观察与统计,我们从教师发展常见的形式出发,对两次发展阶段相应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见表1)。


图片



03卓越型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大量的调查和数据都说明了二次成长是成为卓越教师的不二法则。


     二次成长成就卓越教师的关键点分别是读书、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参加研讨会以及论著写作。


     下面,我将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读书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持之以恒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将读书作为生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成长法则就是读书。

     读书又可以分为消磨时间的休闲式读书、认识事物为目的的学者式读书以及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式读书。其中教师问题式读书有五步法:


  • 一是在身边找问题;

  •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 三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

  • 四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

  • 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处方,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在学校,我们“逼”老师读书。


     一开始,我在语文组里给老师介绍要读的书。中午吃饭时,我就去和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一些老师没有读书,或没认真读书,在我面前一问三不知,显得没有学问,非常丢面子。过几天,我午餐时又去问老师,没有读书的老师非常怕我这个校长走到他的面前,纷纷低下了头。就这样我们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


     为了鼓励教师读书,我曾在杭州西湖中租了一艘大船,让老师们在船上跟我读两天书,谁都不准下船。老师们都是非常讲面子的,讲面子也是一种资源。后来,我开始邀请著作的作者到学校,与学校老师一起交流,围绕著作内容敞开交流,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最出风头,发言非常有深度,有见地。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进而爱上了读书。


二、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是自己看自己。反思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进而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用“理想的自我”为鉴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教学反思有四个层次:


  • 一是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的普通反思;

  • 二是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反思程序;

  • 三是高级的教学诊断反思,包括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等内容;

  • 四是最高级的反思,表现为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能力,能够做到对教学进行分类、能进行课案原理说明。


三、课例研习最有效


     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课例研习表现为三种形式。


  • 一是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 二是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观察者,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 三是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四、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卓越教师专业成长有五要素: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在学术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体验成功;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五、论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教师写作的实质是将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过程。默化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意义在于:固化经验,经验因固化而不断积累;促进反思,明言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提升知识层次,明言就是由个体知识到类别知识的转化;强化教师的成就感;有效传播,意会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贴心”;明言可以寻找到学习共同体。


     卓越教师写作是“三个面向”的写作: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给自己看;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重视思考的程序;面向事实(不是面向理论),思考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教师写文章应该是六个环节的完整链条。第一步,观察你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第二步,用理论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第三步,从你对问题的实质的理解出发,你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第四步,观察改善的结果;第五步,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结论;第六步,前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然后,再一轮的循环,这样就进步了。


     教师写作应该是一种临床教学研究。从个案出发,做具体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式,研究如何改善行动;用理论反思,而不是研究理论;聚焦任务,我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利用综合性的视角,不是单纯的认知视角;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51-62111060

电子邮箱: kefu@hoodedu.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立基大厦B座

图片展示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2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2002068号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